齐云,天津市交通运输综合服务中心科员。作为服务中心小客车调控窗口工作人员,她承担着40余项调控指标受理业务,累计完成了10万余件小客车指标的受理工作牛津配资,做到“零差错、零投诉”。今年获评天津市劳动模范。
“您需要准备的材料,都写在这张纸上了,您看看还有不清楚的,我再给您讲解。”午休时间,齐云像往常一样值守在小客车调控窗口,耐心细致地为来访群众解答疑问、办理业务。
齐云所在的小客车调控窗口日均接待约80人次牛津配资,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属业务量较大的专业受理窗口。为解决群众“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问题,多年来她利用个人午休时间,中午值守窗口办业务。不仅如此,针对行动不便无法现场办理业务的特殊人群,她还开展“一对一”上门服务,10余年来先后为20多位特殊群众提供服务,得到了业务申请人高度认可和衷心感谢。
调控受理工作政策性强,申请人情况复杂。齐云将调控政策熟记于心,练就了“政策咨询问不倒、业务办理不出错”的本领,做到“一口清”和“一纸清”,即一次性把业务讲清楚,一张清单把受理要件列清楚。自2014年来到小客车窗口以来,她所办理的每一笔业务没有发生过违规、超时问题,没有接到过对服务质量不满问题的投诉。
“我的岗位工作与民生息息相关,所以我总是在想,如何从点滴之处为群众提供便利,让大家感受到更多的‘民生温度’。”齐云说。为尽可能地帮群众寻求便利,她深研业务流程,在规范办件标准中简化办事流程、缩短办理时限,利用公安、交管等单位的电子数据,有效取代更新指标竞价转免费业务中相关申请人的证明材料,提出核减建议,最终将原先的5个要件核减为2个。近年来,在她和窗口同事们的努力下,利用“系统对接、数据对话”等方式,实现了新能源指标、巡游出租车指标、网约车退出营运指标等多项业务线上办理,有效践行了“让数据多跑路,让市民少跑路”的服务理念。
10余年的窗口工作,齐云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但她仍然坚守一线,竭尽全力为群众做好服务。她说:“我的岗位很重要,虽然值守在三尺‘小窗口’但展示的是为民服务‘大舞台’。我会继续以‘细心、热心、诚心、专心’,在窗口工作中践行好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天津工人报记者崔晓雪)牛津配资
日进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