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AI驱动的商业银行”?在北京银行身上天载配资 ,这个问题逐渐不再“神秘”。
提出数字化转型目标3年之后,北京银行的数字化转型1.0阶段迎来圆满收官。让数字化成为最鲜明的特征、最深厚的底色,这家城商行正在一步步实现、一层层巩固。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重构,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3年前提出“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即力争用三年时间推动数字化转型成效达到同业领先水平这一计划时,北京银行董事长霍学文就曾表示,数字化在老路子上缝缝补补没有出路,勇于大刀阔斧自我变革才有未来。
4月15日,在北京银行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霍学文宣布:2025年,北京银行正式进入全面数字化经营2.0阶段。
如果从20世纪末算起,银行业的数字化历程已经走过大约30年时间,北京银行恰是在此期间诞生、蜕变、成长。
全球银行业集体驶入AI深水区,一场关于“未来银行形态”的终极竞速已经开启。在这场以技术为矛、生态为盾的变革中,北京银行用3年时间交出了一份“破局者”的出色答卷,让同业、客户、投资者看到了一家城商行从数字化走向数智化的动力和决心。从“数字化1.0”的夯基垒台,到“AI Banking”的生态重构,这家城商行,正以“All in AI”的姿态,重新定义“AI驱动的商业银行”的实践范式,改变金融服务实体的叙事方式。
1、数字化“破局者”:技术、业务、组织的“三位一体”革命
“只有那些学会如何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挖掘新价值的企业,才能爬出海量数据的泥沼,迈入新的数字化王国。”《认识数字化转型》一书的作者托马斯·西贝尔(Thomas Siebel)将数字化转型比作一场进化间断,阐述着其中夹杂着的不可预测性。
进入存量时代,银行间的竞争逐渐从横向拓展转为纵向深入,独特性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但无论从资本实力、技术优势还是风险承担能力角度,把数字化作为塑造独特性优势的工具,对一家城商行来说都并非易事。
北京银行做到了。在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霍学文宣布北京银行数字化转型1.0阶段圆满收官,并首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北京银行三年来数字化转型的成果,阐述了服务质效双提升背后技术能力、业务模式、组织形态的“三个全方位升级”。
在技术能力全方位升级方面,北京银行主要做了3件事:一是夯实技术底座,二是变革科技管理机制,三是加大科技投入。
在此轮数字化浪潮中,关于数字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讨论不胜枚举。那么,一家银行是如何让数据发挥价值的?霍学文提到了该行数字化转型的“三大战役”,其一是统一数据底座,打通数据竖井,实现数据要素在银行内自由流转;其二是统一金融操作系统,打破系统壁垒,实现操作系统理念在金融领域的首次落地应用,推动投产时间平均降低60%、研发交付产能提升20%;其三是统一风控平台,确保同一个数据支撑所有业务。
数字化研究领域的一个共识在于,数字化本身并不改变游戏规则,数字化转型才更像是一次从蛹化蝶,从一种工作模式进化到另一种工作模式,在脱胎换骨中创造出更大价值的过程,绝不是建立一个IT部门那么简单。
三年来,北京银行持续以数字化转型统领“五大转型”,推动业务、技术、数据的深度融合。
在业务模式全方位升级方面天载配资 ,“数智决策、场景获客、流量经营、体验至上、协同增效、生态链接、价值共创”等理念已经深度融入北京银行人的血脉。
业务模式的变化建立在组织形态的全方位升级基础之上。3年来,北京银行干部员工的思想认识已经发生彻底转变。“‘小京搜索创新挑战赛’‘AI特训班’等活动得到大家踊跃报名,越来越多员工开始自觉把数字化作为解决问题的‘第一选项’。”霍学文介绍说,通过建立BA-SA对接机制,连续举办“超级BA训练营”等活动,行内科技人员与业务人员实现了进一步对齐,内部营商环境大幅优化。
一个银行(One Bank)、一体数据(One Data)、一体平台(One Platform),是北京银行加速数智转型,全力打造“数字京行”一直坚持的理念。。
数据显示,2022年~2024年,北京银行科技研发投入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重一路从3.7%提升到了4.6%,在同业中始终保持较高水平。
2、以客户为中心:特色银行、特色产品、特色服务
市场饱和、内卷加剧,是存量时代的鲜明特点。“内卷是低水平的复杂化,创新是高水平的简单化。对银行而言,回归常识,坚守本源,守正创新,实现‘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标准化、标准问题极致化’,才是真创新。”霍学文很早就意识到,创新才是存量时代的最大增量。
创新的起点决定了终点。在回答数字化转型“为什么”这个问题上,北京银行早有答案: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化重构,把客户和用户体验作为数字化经营的落脚点。
在北京银行的2024年年报中,有这样几组数据:零售业务方面,手机银行月活用户(MAU)超700万户,“小京顾问”在线服务2024 年服务客户800万人,远程银行服务智能化占比超83%;对公业务方面,企业开户时间缩减至最快20分钟,推进“京行e链通”建设,累计服务核心企业超1700家,链上企业超3万户;金融市场业务领域,AI交易员“京行小金”正式亮相银行间市场,询价量占同期总发行量30%;风险管控领域,建设“冒烟指数”预警体系,全行开通人数超9000人,数据对接量超9000亿条,每日自动化、智能化监测授信客户及关联方超78万户,可实现平均提前4个月预警,最早提前 15个月预警……
从智慧决策水平到产品竞争力,再到拓客活客能力、数字风控能力,3年来,北京银行的数字化在各领域催生化学反应,形成了“冒烟指数”“领航e贷”等一大批应用场景和创新成果,业务前中后台都实现了巨大蜕变,业务流程的每一环都能看到实实在在的降本增效和体验提升效果。
对银行业来说,从“经验决策”向“数智决策”转变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以运营为例,2024年,该行刚刚完成了运营“水晶球”一期项目,集成了全行600余家网点运营数据,实时呈现租赁信息、客户流量、排队时长等关键指标,支撑网点布局优化与资源动态调配,通过绘制全业务流程图,嵌入数字化功能,优化了20%的冗余环节,客户满意度提升了25%,为运营集约化改革奠定了重要基础。
产品依然是银行构建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抓手。近年来,北京银行以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重塑产品研发,打造出了“领航e贷”“小京卡”等爆款产品,聚焦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实现了信贷支持的扩面提质增效。
以“领航e贷”为例,记者在前期调研采访过程中了解到,企业可通过一键测额了解“领航e贷”预授信额度,短短几分钟即可出额度,并且贷款全流程线上化、可无需担保抵押、资金随借随还。在2024年“领航e贷”迭代至4.0版本后,产品上线了动态提额、无还本续贷等功能,很多专精特新企业家体验过后感慨“没想到贷款还能这么简单快捷”。如今,“领航e贷”累计放款已超过千亿元。
近年来,北京银行持续深化“特色经营”,在打造“五大特色银行”中开辟差异化发展新路径。2024年,在数字化的高效助力下,“五大特色银行”各具特色、各展所长,成为北京银行“为什么不一样”的最佳说明。
数据显示,去年北京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99.17亿元,同比增长4.81%;实现归母净利润258.31亿元,同比增长0.81%。报告期末,该行资产总额达到4.2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2.61%;年内贷款和存款分别增长9.65%、18.34%,达到2.21万亿元、2.45万亿元。
3、探索未来金融新形态
做“AI驱动的商业银行”,是北京银行打造的“五大特色银行”之一。在这家城商行宣布正式进入全面数字化经营2.0阶段之际,AI巨浪也伴随DeepSeek的高光时刻迎来又一个高潮。
早早喊出“All in AI”的北京银行,又将怎样改变金融叙事?
事实上,当ChatGPT掀起全球智能革命,北京银行就已在“京智大脑”中埋下未来银行的种子,在“AI+金融”生态建设中勇立潮头,构建起了自己的“三大体系”。
一是构建“大模型+通用机器学习模型”一体双擎驱动的技术体系。北京银行自研百亿级参数“京智”大模型,建设“京智大脑”企业级人工智能平台;打造AIB人工智能创新平台,为全行员工提供“实时在线、人人可用、简单好用”的AI工具箱。
二是构建“AI+”场景应用体系。北京银行推动AI率先与办公、客服、资金交易、财富管理、风控等高价值场景结合,一方面通过不断迭代、进化,加速在关键领域长出新能力,另一方面让AI赋能的成果更加可感知、可量化,激发业务部门不断深化AI应用的热情。就在去年,北京银行构建起“超自动化” 业务处理模式,推广RPA机器人,部署自动化流程489个,满足多场景自动化需求等。
三是构建多方参与的生态伙伴体系。北京银行坚持开放合作,分别与南开大学、华为、百度、火山引擎、中科闻歌等机构共建联合创新实验室,共同探索“人工智能+金融”场景应用。与此同时,北京银行还坚持相互成就、共同成长,积极服务人工智能企业发展。去年,北京银行还作为首家金融机构,牵头首批北京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平台建设。
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效能、价值创造,是AI驱动为北京银行带来的三大显著成效。进入全面数字化经营2.0阶段,人工智能依然是关键动力。
站在数字文明与金融变革的历史交汇点,北京银行已经成功打造了一个城商行突破同质化困局的创新样本。
展望未来,正如北京银行副行长(代为履行行长职责)戴炜所说,“北京”二字始终是北京银行经营发展最大的优势所在。在“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的市场定位下,扎根服务首都金融29年的北京银行,必将朝着“打造国际一流数字银行”的目标继续前行,以自身数智化驱动、特色化布局、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充分应对外部环境的各种不确定性,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好“二次创业”之路。
举报 相关阅读供应链金融数智化通过整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了信息不对称、融资效率低和风险控制难的问题,推动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解决,并促进了供应链的稳定性和产业数字化转型。
64 03-31 11:41随着我国全面注册制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有什么新动向?如何理解上市公司重组正从“套利型资本运作”向“产业价值重构”的深刻转型?泛半导体行业未来的投资趋势又如何把握?3月15日,第三期“陆家嘴金融沙龙”以“破局与重构--价值驱动型并购重组新范式”为主题,汇聚来投研、投资机构、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等资本市场参与方的代表,共同探讨注册制改革深入推进背景下,并购重组的前沿趋势与实践路径。
35 03-21 11:38工银私人银行将通过推动家业服务品牌化、专业化、生态化、数智化全面升级,满足客户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40 03-21 13:53此次沙龙围绕“破局与重构—价值驱动型并购重组新范式”展开深度研讨与交流。
85 03-13 09:36日进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